【“优化营商环境从我做起”案例】党建引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市司法局机关五支部
立意
市司法局机关五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政府的重中之重,以抓党建引领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做法
1.发挥普法立法职能作用,营造良好的法治建设氛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常德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一周年宣传”为主题,在市民之家开展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党中央关于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及《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现场发放《行政复议指南》、复议申请书格式模板等资料100余册,向群众告知了常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名称、地址、咨询电话或联系电话、行政复议申请书递交途径和邮寄地址,以及行政复议流程、办事指南等政务信息,有效地解决了群众“不知告、不会告”的问题。坚持立法为民,结合《常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修订工作,赴常德北控碧海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立法调研,参观净水生产线和水务处理控制室,了解净水环节对水源的影响,听取企业对立法的意见建议。
2.严把法制审查关口,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坚持政治思维和法治思维并重,严格审查《常德市优化营商环境2022版》等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提出合法性、公平竞争性、合理性审查意见,从源头上规范权力的行使,坚决杜绝问题文件“带病”运行、“亚健康”运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审查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类合同函件中,加强能动审查,既保留各地招商政策优惠含金量,又确保优惠措施的合法性,积极当好市委市政府的法治参谋。
3.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指导,扎实推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组织专项执法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部分执法案件存在行政执法四项制度落实不到位、法律适用不精准、证据证明不充分、案卷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及时交办,责令限期整改。大力推广柔性监管。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不罚轻罚规定大力推广柔性监管的指导意见》,组织市直各行政执法机关制定或者修订完善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定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三张清单”,并建立完善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加强对不罚轻罚执法案例的选择、编撰,及时发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指导基层执法实践,推动柔性监管工作的法治化水平。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联合市优化办、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常德市涉企执法检查备案制度》,从规范编制涉企检查计划、实行事前登记备案、信息定期反馈、执行跟踪问效等方面,推动形成实施有据、监督有力、管理到位的涉企检查工作机制。
4.创新放管服改革举措,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联合市行政审批局起草《常德市“无证明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草案)》,按照“统一标准、分期分批、同步推进”的原则,通过直接取消、数据共享、告知承诺、部门核验等方式,全面精简各类证明材料。到2022年年底前,先行实现一批高频政府服务事项“无证明办”,以后成熟一批、实施一批,逐步建成“法无规定一律取消”和“法有规定应免尽免”的“无证明城市”。
5.优化涉企矛盾争议化解机制,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纠纷化解途径。建立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受理绿色通道,对于涉企行政复议申请优先审查,实行“容缺受理”。对申请材料核心要素具备、主要材料齐全的,可先予审查、受理,需补正或撤换的材料一次性告知,允许材料补正与案件办理同时进行,补正材料可通过邮寄等方式补正,对于涉企行政复议立案审查期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最快可实现当日接收、当日立案。
成效
1.突出了政治导向性。通过举起党建引领的旗帜,确立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党建工作不再停留于纸面的抄抄写写,而是与实际干事创业的做法挂钩,体现了“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体现了“司法行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司法行政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的政治定位。
2.提升了群众满意度。通过抓源头、强监督、破难题、补短板,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成效明显。如实行告知承诺制后,极大精简优化了证明手续,有效节约了差旅、食宿等支出,群众和企业的办事时间极大缩短,办事成本降低30%以上。在跟踪回访中,98%以上的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表示满意。
3.增强了队伍凝聚力。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同一支部的不同科室之间加强了交流,加深了理解,促进了党员干部的团结协作,提升了党员主动参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识,使党建工作更好地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