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政法队伍建设集中教育整训大会典型推介之二——愿做一滴润滑油
胡中福——鼎城区司法局矛盾调处中心主任。2006年,开始从事司法行政工作,在矛盾调处中心,主要从事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解答法律咨询、及时调处和化解各种疑难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等工作。很多时候,他把自己比作润滑油,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疾苦和呼声,像一滴滴润滑油一样,不断地进行融合与化解,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疏通渠道,及时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2011年被评为“常德市十佳人民调解能手”、2012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调解能手”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常德市最美司法人”,2016年7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今年4月被人社部、司法部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勤学苦练,努力成为调解行家里手
2006年1月,刚来到斗姆湖司法所担任所长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一句“三不”的承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为了兑现这一承诺,他一边钻研法律知识,一边摸索调解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不仅掌握了一些作为一名调解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法律常识,而且还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全力化解全区重大矛盾纠纷,促进鼎城经济发展和谐稳定》《当前我区婚姻家庭纠纷的几种主要形式及调解方法》等10多篇调研文章在省、市、区发表。大到群体性上访、死亡纠纷;小到婆媳不和、邻里关系,不断总结经验,努力研究行业补偿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在矛盾纠纷中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逐渐成为当地矛盾调解的行家里手。
任劳任怨,把矛盾消灭在萌芽中
2014年1月27日,离春节只有3天。早上7点,他突然接到紧急通知:有100多名农民工在区政府堵门上访,而且情绪激动,需要马上赶到现场调解。他一边风风火火地赶往现场,一边了解事情的原委。原来,这些人来自某建筑工地,包工头拖欠了他们数个月的工资,累计50多万元。年关在即,包工头却玩起了失踪。万般无奈之下,100多人卷起铺盖来到区政府讨说法。情况紧急而重大,他立刻启动了调解应急预案,成立调解小组。同时,开始想方设法找到三位包工头的踪迹。当我一身汗一身泥地出现在他们面前,三位包工头两手一摊,对我说了两个字——没钱!
没钱,怎么办?一边是要打退堂鼓的老板,一边是焦急等待工资的百姓。通过耐心细致地给三位包工头讲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严重后果,反复的攻心战、拉锯战,他们似乎被我感动了,说:“胡主任,我们现在资金确实很困难,但看到您的敬业精神,给我们三天时间,就是再大的困难,一定把钱筹到位!”那一刻,他悬着的心才稍稍落地。
那三天,他与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等待工资的消息。白天,在工地上吹寒风、吃盒饭;晚上,在四处透风的工棚里和衣而睡,他们焦灼和激动的情绪也明显缓和。除夕的前一天,三位包工头总算筹齐款项,在调解小组的见证下,58万多元的工资发到了农民工的手中。看着农民工们手捧工资明天就可以回家过春节喜笑颜开的场景,他感到无比欣慰。
他说:“调解矛盾就像消防员一样,灭火要及时。很多时候,工作一来,吃饭时放下碗筷,睡觉时深更半夜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起来,是常有的事。但我们的工作能把那么多的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我从内心里觉得——值!”
以情感人,阻止矛盾升级恶化
2015年1月1日凌晨1点,某街道一居民因朋友聚会饮酒过量,在医院抢救过程中不幸身亡。当天上午,闻讯赶来的死者家属亲友200多人聚集到医院,情绪激动。
接到这个消息,他立马赶到医院,看到混乱的现场和撕心裂肺哭喊的家属,耐心地向死者家属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家属依法维权。但由于死者家属身处悲痛之中,不容他说完,就一拥而上,将其团团围住,指着脸大声辱骂,人群中还不时有人煽风点火,导致家属情绪更加激动。那次调解一直持续了三天两夜,他自始至终坚持和死者家属在一起,没有离开医院半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医患双方终于在第三天的凌晨5点达成了谅解。死者的妻子也对他道歉,说:“对不起,是我们太冲动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12年来,胡中福同志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818件,解答法律咨询3万余人(次),上法制课97场(次),制止“医闹”65起,防止群体性上访269起,处理信访积案187起,成功调处和化解890起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2000余起一般性矛盾纠纷,为企业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亿多元。他说:“很多时候,那些看似火花四溅、不可调和的摩擦和碰撞,其实往往只需要一滴润滑油,就能安然而过,互不伤害。而我,愿意做一滴这样的润滑油!”(市司法局沈绪湘、戴麟璎根据发言人稿件整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