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政法队伍建设集中教育整训大会典型推介之一——愿做一方热土上的“万金油”
万大美——澧县司法局盐井司法所所长,镇调解委员会副主任。自1981年从事调解工作以来,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态度,坚守在澧县盐井镇这个湘鄂边陲小镇的“第一线”,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诠释法理情,巧解千家结。一万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人民调解事业已经融入他的生命。在他近半辈子的调解生涯中,跑遍了全镇每一个角落,平息了一次次街坊邻里间的怒火。在平凡的调解工作中,拼补起一个个感情濒临破碎的家庭,为众多迷失的亲情友情指引回归的路。36年来,亲手化解的各类矛盾纠纷有1100多件,预防民转刑案件67起,为纠纷当事人挽回和避免因纠纷导致的经济损失达1600多万元。2013年被常德市司法局评为“优秀司法所长”,2016年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青丝变白发,岁月几轮回。随着岁月的打磨,乡亲们送给他一个亲切的外号——大美“万金油”。这个亲切的称呼,既是对他工作岗位的形象比喻,又是对他多年来工作的认可。
端平一碗水,正气自生威
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始终坚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是他的人生准则。大小矛盾纠纷,始终坚持在经济上清清白白、不贪不占;政治上清醒坚定,不摇不摆;工作上清清整整,不错不乱;人格上堂堂正正,不攀不奢。群众看在眼里,嘴上不说,心里明白。从事调解工作36年,真正实现了 “零”投诉。
2009年12月23日,盐井镇三圣庙村的蒋某,因在原官桥村经营的牲猪交易所生意不景气亏了本,无力支付湖北省松滋市杨林寺镇紫金村村民罗某的土地租赁费,罗某便召集近20人来到牲猪交易所,要求蒋某支付其租赁费,否则就要铲平交易所,一场南北交界的群体性斗殴事件眼看就要发生。得知情况后,他连夜赶往湖北省,与杨林寺司法所和紫金村村委会联系,共同与蒋、罗两个当事人进行沟通。调解过程中,他坚持一切从事实出发,细找证据,细做工作,不接受任何一方当事人的私下吃请,不拿当事人一分一厘。一方面向罗某宣讲法律知识,耐心地进行劝说,另一方面要求蒋某讲诚信、讲良心、顾大局、想办法,积极履行合同。通过艰苦的努力,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蒋某支付罗某5年的租赁费8432元,杨林寺方面承诺:在2010年底以前由蒋某出资,他们出力,按照相关土地管理政策,帮助蒋某办理好牲猪交易所的相关占地手续。正是因为调解公正,不偏不倚,才能使双方当事人信服,从而有效避免了这起群体性斗殴事件的发生,一场涉及湘鄂两省土地纠纷矛盾由此化解。
出尽一身力,甘做孺子牛
在他的工作生涯中,也曾经遇到过无数个疑难复杂纠纷,但它们最终能迎刃而解,靠的就是他的坚持与用心,坚持兢兢业业地为民服务,设身处地,用心调解才能真正解开疙瘩,化解矛盾。“5+2” “白+黑”,这些工作生活状态的新鲜形容词,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调解工作无小事,群众的事情就是大事。面对每一起调解,都必须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去年4月,盐井镇村民骆某的父亲驾驶一辆两轮摩托车回家途中与胡某相撞,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而骆某的母亲早在2010年就因交通事故死亡,这场突发变故犹如晴天霹雳。事故发生后,骆某此时的态度十分消极,一度产生了和胡某某同归于尽的想法。这时,作为调解员的他不敢懈怠,主动介入,陪着骆某跑医院,给他帮忙。整整十天,守着骆某没有回过家,帮着他下葬了父亲,处理后事,还说服胡某从死者一方去换位思考,主动承担事故责任。渐渐地,在他的努力下,当事人的态度有了软化,这一起看似解不开的“生死疙瘩”最终达成了“江湖一笑泯恩仇”。
为公不顾私,当做吐丝蚕
“做工作就是做事业,而做事业,必须要有执着与热情,要摆正身份。” 这是万大美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他常常说,“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我是无愧于事业,无愧于乡亲的,但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我自知亏欠我的家庭太多太多,时常是无暇顾及。”在2009年10月1日,他好不容易有时间邀约儿女亲家一起去张家界旅游,旅游大巴车开出不到5分钟,就接到关于豹子岭村发生念恋纠纷导致自杀事件的电话,镇里领导问他能不能克服困难立刻回去。他当时二话没说,急忙下车连夜赶回现场处理。这世界上多的是能干人,但强烈的责任心在驱动了他。调解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就能让群众少走些路,快一些解决掉问题。都说春蚕到死丝方尽,他们做的事也好像这春蚕,为盐井镇的群众尽心尽力地吐出维系他们和谐和安宁的丝网来。
36载的司法行政工作生涯,万大美始终做到了:端平一碗水,不怕群众不服;出尽一身力,不怕事情办不成;为公不顾私,不怕群众不听。他用他扎根基层,敬业奉献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作为一名司法工作人员对于司法行政事业的铮铮誓言。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