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平台多 创新出实效
“六五”期间,津市市继2014年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后,又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这在全省来说,都为之不易。
领导带头,推进“会前学法”。津市市委常委会会前学法制度,自2012年推出以来,至今从未间断。每次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之前,开展“法治半小时”活动,邀请常德市范围内的法学专家,就当天的会议议题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市级领导法治意识,同时为常委会和常务会决策提供法律支撑。这一制度出台后,市级领导不仅带头学法,而且自觉践行法治思维,为该市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起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补齐短板,开展“法治夜话”。农村、社区的普法教育一直是困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难题,也是工作领域的一大短板。津市市推出了“法治夜话”这个创新型的普法平台,从市司法局干警中选出一批法律水平高、演讲能力强的机关干部与律师、法律工作者等一道组成“法治夜话”宣讲团,每月四次下到全市9个乡镇、街道的各个社区进行普法宣传。这些宣讲团成员宣讲内容大都是先由各社区、村组干部将最近村(社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搜集起来交宣讲团,再由宣讲团根据每个宣讲成员的特点进行统筹安排,然后把村(居)民组织到村部或社区,由宣讲队员面对面地给予讲解、交流。“法治夜话”推出以来,全市九个乡镇、街道的村(社区)共有10万人次参加了这一形式的普法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普法效果。村(社区)民众普遍认为,这种面对面专门为解决老百姓生活、工作所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的普法形式,通俗易懂并具有指导意义,等于在家门口请来了不要钱、又能解决问题的律师。
夯实基础,建设“法治广场”。5年来市乡两级共投入200多万元,在市城区建成了“江南明珠法治广场”,并在毛里湖镇、药山镇、新洲镇等人员相对集中的乡镇分别建成了永久性的“法治广场”。广场不定期更新普法设施和健身器材,集普法、休闲、娱乐于一体,深受群众好评。津市市还计划“七五”期间继续分步推进,力争做到“一村一覆盖”。此外,津市市还积极推进“四有”普法阵地建设,形成了每个村(社区)都有一支固定的宣传队伍、一所法治夜校、一间法治书籍阅览室、一块法治宣传栏的工作格局,提升了基层普法水平。
寓教于乐,实施“以案说法”。津市市司法局与市电视台深度合作,积极打造了一款颇具本地特色的电视法治栏目《周法佬说法》,由本地比较有影响力的法律服务工作者周林军主讲,结合当地的案例开展以案释法活动,每集片长大约15分钟,每一集或两集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截至目前,已拍摄了《一张罚单》《告状》《王司法的故事》《“法援”立案记》《公证无瑕》等54集普法情景剧。这一系列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法治文艺活动谱写了津市法治宣传的新篇章,在广大群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情景剧从个人的视角,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个人艺术创作,及时反映普通人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反映社情民意,抑恶扬善,用最贴近百姓的视觉语言,打动观众,加之剧中人物全部采取地道的津市方言诠释故事内容,韵味十足。以津市人、津市话演绎津市事,教育老百姓学法敬法守法,大大提高了法治宣传的效果,成为津市普法学法的一个新亮点。其中《王司法的故事》等4期被全国普法办《普法音像》采用,已向全国公开发行。
(本文发表于《湖南日报》10月9日第11版)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