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高标准” 全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以来,常德市司法局切实把握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要求,以打造公共法律“一小时”服务圈为目标,坚持“四高标准”,切实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建设,全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一、坚持高规格部署。年初,市司法局认真对接全省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就全面铺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向市委、市政府进行重点汇报,并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全力支持。3月份,全市高规格地召开了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到会指导,区县(市)政法委书记或分管副区县(市)长悉数参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丘陵就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作出专题部署,明确该项工作全面纳入全市中心工作进行统筹调度和考核推进。上半年,全市共启动了5个市、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8个乡镇(街道)和9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试点,下半年还将全面推开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年底之前,全市可以完成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覆盖,并基本建成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站点网络。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全额保障。市本级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建成了常德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中心实有营运面积650平米,集中整合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律师公证、法治宣传、信访投诉、志愿服务等各项公共法律服务职能,能为全市广大群众提供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的法律服务。同时,汉寿、桃源、临澧、石门4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均已动工开建,11月之前可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行。临澧、汉寿、石门还充分抓住中心建设机遇,将中心建设与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同步规划、同步筹建,有效解决当前基层司法行政阵地建设的短板问题。另外,武陵、鼎城、汉寿、澧县、安乡、津市已经完成了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试点,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目前,全市正在总结推介经验,即将全面推开。
三、坚持高水平对接。积极把握省司法厅“如法网”推广应用契机,依托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平台,全面抓好工作对接,打造常德“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O2O新模式。为使常德市民了解和熟悉“如法网”的功能和应用,进一步扩大“如法网”的推广应用范围,市司法局联合市本级的十余家主流媒体,先后发布10多条新闻信息,多渠道、多篇幅、多角度的宣传和报道“如法网”。《常德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我市公共法律服务推行“互联网+”模式》就我市“如法网”的对接运行进行宣传,全市各大媒体网站纷纷转载跟进报道。常德市电视台就“如法网”应用推广工作到市司法局进行专访,制作了近3分钟的专题访谈,跟踪报道常德对接“如法网”的具体措施和应用展望,该专题片在《常德新闻联播》和政府网站播出后,引起全市群众的热议。同时,市司法局还与风尚文化传媒合作,以户外传媒为载体,在多家党政机关办公楼以及企事业单位和商业中心对如法网进行宣传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机构对接方面,4月份,全市完成了39个律师事务所、10个法律援助中心的电子机构和503名法律从业人员的信息上传,明确了市、县两级法律援助中心负责“如法网”运行准备工作。5月份,市司法局根据省厅要求,在全市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或法律援助中心)明确了1-2名专业律师担任“如法网”在线咨询前台工作人员,并按照8小时工作时间,坐班接受网上法律咨询。市局对市本级和区县“亮灯”情况每天在线抽查,每月发文通报。目前,全市市、县两级10个在线咨询平台在线情况保持良好。
四、坚持高效率运行。借助已经建成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积极探索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市本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有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信访投诉、公证咨询、司法考试、志愿者服务等6个服务接待窗口和12348法律服务热线值班室,另外还配套设置了私密接待室、纠纷调解室、行政审批室、法律宣传中心、法律援助办公室、多功能会议室等10个公共法律服务功能室,可为全市广大群众提供7个大类的综合性法律服务。中心从6月份投入试运行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221人(次),现场解答法律咨询152人(次),调解矛盾纠纷2件,受理和指派法律援助业务25件,指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事项32件,开展法律志愿活动12次。同时,武陵、鼎城、津市、安乡、澧县5个已正式投入运行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也很好地发挥了法治宣传教育、解答群众咨询、保障民生权益、规范服务市场的强大作用,整体呈现运转有序、服务有效的良好态势。
(本文系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勇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年中工作推进会上的经验发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