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四十年 芳华不再 梦想不变
——写在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
梦始--为什么我总是对您深情的回首,因为这里是我梦始的地方
梦始
曾为明天而彷徨
曾为前途而迷惘
只为心中
不变的追求和理想
选择了远离都市
陌生的地方
这里花草芬芳
这里绿树高墙
昔日泯灭的良知
在这里得到了复苏
昔日干涸的灵魂
在这里得到了给养
我愿用我的一生作筹码
换取失足者明天的希望
因为,我知道
这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孩提时,看见穿制服的警察是那样的神圣和威严,便对警察产生了由衷的羡慕和敬佩。由此,当人民警察,便成为了我一生中追求的志向。心想:如果哪一天我能穿上警服,该是多么的幸福啊!
1982年7月,19岁的我怀着对警营的梦想,从一所中专学校分配到常德地区行政公署公安处劳教收审所 ,成为一名光荣的公安干警。当我的向往终于成为现实的那一刻,我穿上警服、佩上标志、戴上警帽感觉是多么的威武、高光,是多么凛然不可侵犯。于是,我禁不住在内心对自己说:“穿上警服的感觉真好,今生今世我要倍加珍惜这身警服”!
1983年10月,随着全国严打斗争的深入开展和国家司法部恢复重建,劳改劳教工作从公安机关整体转隶司法行政部门,我和30余名年轻的公安干警带着对公安工作深情的眷恋,从常德市劳教收审所前往废弃多年的原常德县农药厂开疆拓土,开启建设常德市劳教所的新征程。
梦飞--为什么我总是对您深情的展望,因为这里是我梦飞的地方
拓荒
农药薰人头发晕,
烂石成堆杂草深。
老鼠结队穿梭过,
还有蛟蝇唱高歌。
——这是常德市劳教所第一批垦荒者、时任秘书股股长袁光法对劳教所建所初期的场景描写。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1984年初,市劳教所由公安系统移交司法行政部门后,开始进入边建设、边运行模式。当时,从公安转隶过来的绝大多数干警都是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年轻小伙,是劳教所开疆拓土的中坚力量,其中,除了我和几名从学校分配、从部队转业、从优秀工人中招干入警的同志外,还有不少同志是从央企国企、行政事业单位层层选拔、择优考录入警的“官二代”,有时任副省长的儿子、时任地委常委的儿子,还有时任公、检、法机关和党政部门领导的子女。在建所时尽管办公设施十分简陋,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官二代”与大家一样,从不叫苦埋怨、躲懒退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急事特办,惠警暖心。记得在建所初期,由于临时办公、生活场所就在曾经生产10余年农药的车间旧址,从地下2米深处挖出的泥土都残留着非常浓烈刺鼻的“六六粉”农药味,而全所干警和劳教人员的生活饮水又仅靠从工厂倒闭时遗留下的一口老井取水,不仅铁钙严重超标,而且农药气味浓烈,对干警和劳教人员的生命健康存在严重损害的隐患。时任所领导坚持急事特办,从全年仅有的20万元财政经费中拿出6万元用于解决引入自来水工程建设。与此同时,全所干警齐心协力,自己动手,带领劳教人员挖沟铺管,从五公里外的城郊结合部接通了自来水,解决了心患,安住了人心,办好了建所以来首个惠警民生工程。
择一事,终一生。2008年,随着劳教制度废止,劳教所转型为强制隔离戒毒所,我又一次经历了机构职能体制改革。从贯彻“三像”指示到办劳教工作特色、从创办劳教学校到履行劳教戒毒职能,从戒毒工作转型到建立全国统一的戒毒基本模式,我见证了劳教所从建所、兴所、强所,到强戒所打造大所、规范所、示范所的涅槃腾飞,使我更加执着于教育矫治事业,并将教育挽救失足人员当作一份慈善、一份功德,不断在工作和生活中延续。
一身警服,一生荣耀。从警四十年,从六五式的“上白下蓝”、到八九式的“橄榄蓝盾”,从九三式“藏蓝警衔”、到现在的“作训警礼”,我换装过五套制式警服。虽没有遇到凶神恶煞般的暴徒,却常被“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危难矫治对象所困扰。一身警服对矫治对象能起到震慑作用,但是要让他们心服口服,还需要管教民警的心理疏导和沟通引导。因此,在工作之余,我和不少同事一道,通过参加进修培训、业余自学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经络催眠师等资质,不断提高着自己的教育矫治业务水平,2019年,我还非常荣幸的受聘担任“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首批100名教育矫治专家”。
梦圆--为什么我总是对您深情的眷恋,因为这是我梦圆的地方
最高的葆奖
――致戒毒警察
日日夜夜
面对着高墙和铁网
默默的奉献
为平安护航
矫正扭曲的心灵
把丑恶涤荡
用正义去唤醒
生锈的善良
责任的力量
让我把眼睛擦亮
警惕的目光
射向每一寸地方
让危险和隐患
无处躲藏
平安幸福
就是不落的太阳
没有鲜花
和掌声的赞扬褒奖
只有像时钟一样
滴答作响
职业虽定格在
戒毒矫治现场
却把重于泰山的
责任担当
理想和追求
让我坚守初心信仰
无怨无悔
把青春和热血奉上
平安度过
每个朝霞和夕阳
这是对戒毒警察
最高的葆奖
戒毒工作既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份渡心救人的爱心慈善事业,需要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有效链接和延伸帮教。为了破解吸毒人员“戒毒——复吸——再戒毒——再复吸”的魔咒。2011年7月,强戒所创新教育矫治手段,将矫治手臂延伸到高墙之外,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发起开展“延伸矫治手臂千户行”活动,通过建立“戒毒场所——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戒毒人员家庭”四位一体的延伸矫治帮教工作机制,打通了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活动最初的倡导者之一,在单位的支持下,我运用社会支持系统理论知识和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率先在鼎城区灌溪镇、武陵区芷兰街道指导建立了全市首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跟踪培育了一批戒毒操守典型,打造了一支同伴戒毒教育团队。至今,已先后在鼎城区、武陵区、临澧县指导建立了四个全省社区戒毒康复示范站和戒毒康复“蓝结家园”,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打造的中途岛、加油站,被誉为“涅槃禁毒的阳光家园”,得到国家禁毒办、公安部、司法部的充分肯定,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连续三次进行专题报道。
从青春年少,到花甲之年,我始终致力于帮助矫治对象重塑新生,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摆渡架桥,多次获得省、市级表彰奖励,被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我想,这既是对戒毒警察的最高葆奖,更是我从警生涯的价值梦圆。
现在,我虽已从戒毒警察岗位退休,但仍在以一名禁毒志愿者的身份延续着这份功德善事。我将倾尽毕生,为天下无毒助力。
谨以此文向全国戒毒警察致敬!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