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禁毒的洞庭明珠——“互联网+禁毒”的沙河社区戒毒(康复)模式
3月12日,武陵区芷兰街道沙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负责人胡小明接到了一条来自区网格化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的提示信息:强戒人员王某将于3天后从常德市强戒所出所回归,请准时接收。
根据常德市强戒所对王某作出的毒瘾戒断评估诊断结果,武陵区公安局作出责令王某接受社区康复二年的决定。
3月15日上午8点30分,胡小明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小丁、网格员小龙和社区禁毒志愿者黄祖伟来到常德市强戒所将王某接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签订社区康复协议,进行首次谈话。
“首先祝贺你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工作站根据你的家庭情况和申请,已为你先期安排了一个洗车服务工作,同时要求你在社区康复期间要自觉履行社区戒毒(康复)协议,遵守社区戒毒(康复)的有关规定,定期接受吸毒尿检。”沙河社区负责人李俊还承诺帮助王某参加街道劳保站举办的电工技能免费培训。
这是武陵区依托芷兰街道沙河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站对接区“3+1+N”平台开展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帮助吸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武陵区在省戒毒管理局和市禁毒委的大力支持下,以试点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推进戒毒(康复)“8.31”工程为抓手,以社会化服务为导向,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大力探索实施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打造了“互联网+禁毒”沙河社区戒毒(康复)新模式,打通了戒毒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区域的和谐平安。该区先后获得全国平安区县、全国法治区县、全省平安区县和全省禁毒先进区等荣誉。
高位谋划筑平台 整合资源织天网
武陵区是常德市中心城区,现辖11个街道办事处、3个乡镇,103个社区、25个行政村,人口73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禁毒工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服务试点工作,努力让吸毒人员戒断毒瘾、融入社会,用“互联网+”的加法,加出了禁毒工作的新篇。
国家禁毒办领导与市强戒所驻工作站民警交流
省禁毒委副主任、省公安厅副厅长李介德到沙到沙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考察
2014年7月,在省戒毒管理局的重点支持和常德市强戒所的业务指导下,武陵区率先建立了全市首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试点站——武陵区芷兰街道沙河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站,实行由常德市强戒所派驻民警指导,区禁毒办联点协调、社区网格员跟踪管控、公安、司法、综治、民政、社保等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志愿者组织爱心帮扶的工作机制。该区以沙河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站为示范蓝本,推动全区14乡街、社区(村)建立健全了禁毒工作机构,打造了“1+10+3”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格局(即:一个城区中心站,十个街道工作站,三个乡镇工作站)。与此同时,区政府每年拨付100余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街道(乡镇)和社区禁毒工作场所的标准化建设及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高标准建立了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信息平台,涵盖全区64个职能部门、14个乡镇街道站办所、128个社区工作站及577个网格,形成了以街道为核心,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民政所等单位进驻;以社区(村)禁毒专干为主要力量,网格长、社区民警、网格员、社区医疗站工作人员、社工、禁毒志愿者等参与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协作、无缝覆盖的禁毒之网,改变了禁毒专干单打独斗的困境。
线上线下双驱动 网格服务倍增效
杨洁(化名)临近强戒期满前一个月,武陵区芷兰街道沙河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站负责人李俊特意来到市强戒所,在该所教育科科长易泽龙的带领下,与杨洁进行出所回归前的后续照管衔接,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帮扶需求,告知他定期尿检、建立帮扶关系。交流中,李俊了解到杨洁年幼丧父,母亲在紫菱路经营一家烟酒商行。未婚妻一边等他回家,一边帮他的母亲把烟酒行打理得井井有条。得知他婚期将近,李俊顺势劝导他要以感恩的心坚决与毒品决裂,并表示将亲自为他的婚礼贺喜。
“出去以后我希望能够找份稳定工作,和家人好好生活,再也不沾染毒品了!”感受到温暖的杨洁坚定地说。
李俊是从武陵区网格化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了解到杨洁即将解戒出所执行社区康复信息的。
2016年至今,像杨洁这样在社会各界关爱和帮助下顺利融入家庭、社会的吸毒人员共有80余人。近年来,武陵区充分统筹社会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加强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整体联动,在每个社区网格成立禁毒“3+1+N”工作小组,以网格长(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和网格员为主体,负责对吸毒人员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针对吸毒人员心理失衡、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等现实需求开展心理援助、亲情帮教、社会帮扶活动,切实有效地帮助他们重建心理支持、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三大系统,使每一位吸毒人员感受到来自网格服务管理的温暖。同时,依托社会治理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庞大的基础数据库,延伸建立了禁毒工作大数据库,所有吸毒人员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以及围绕他们开展的帮扶、管控、预防、教育等工作数据均实时录入,确保了对吸毒人员的帮扶更加精准,管控更加到位。实现社区禁毒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像大数据的全面运用一样,禁毒宣传也同步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武陵区依托芷兰街道沙河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站的示范辐射功能建立了禁毒宣传微信平台,每个网格员在网格内都建立了居民服务微信群,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站会定期推送毒品预防教育信息。全区共建立居民微信群1156个,群内人数达到11万多人。一年来,共推送禁毒宣传微信480条次,阅读量达到了528万人次,让禁毒宣传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互联网+”开创了禁毒工作的新格局,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提升了管控帮扶质效,戒毒出所回归人员、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无一脱管漏管。2016年,武陵区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有2574人,吸毒人员管控率达到87%,未发生一起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
精准帮扶聚合力 照亮浪子回归路
“田哥,儿子在家吗?”
“哦,是老赵啊,快请进来,我儿子正在家里看书呢。”
3月2日,芷兰街道沙河社区副主任、禁毒专干赵建华与市强戒所驻沙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民警一行来到戒毒康复人员田小华(化名)父亲家进行日常走访,专程了解田小华的生活近况和戒毒操守。
“感谢社区工作站的关心,我现在的生活状态蛮好,父母对我也管得严,但还是没有重新走向社会的信心,担心出去后再被毒友拖下水。”
今年43岁的田小华离异独处,曾有6年的吸毒史,2015年因吸食海洛因被送往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2016年11月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转入社区康复。出所回家后的田某一直跟随父母居住,发现自己很难重新融入社会,生活也没有着落。了解到田小华的情况后,芷兰街道沙河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专门为他申请了1000元的临时救助基金,还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定期与他谈心。经过多方努力,田小华终于在春节后找到了一份能够自食其力的工作,并以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参加了常德市一个文学创作协会。前不久,还以戒毒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市公安局强戒所组织的“情暖高墙.关爱孩子”帮扶特困戒毒人员子女慈善公益活动,顺利的重新融入了社会。
除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的精准帮扶,社区和事佬联合会、近心帮心理健康协会等社会组织也为化解戒毒康复人员各类矛盾提供了有力支撑。府坪街道光明巷社区吸毒人员梅丽(化名)是2网格的居民。梅丽父亲去世,母亲中风,自己又患有心脏病。为了帮她解决实际困难,江妈妈和事佬工作室与芷兰街道沙河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站驻站民警、工作人员、网格员一道,不仅帮她申请低保,上门看望,帮她做家务,让梅丽感动不已。
市强戒所民警驻站民警对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拒毒技能指导
像这样帮扶关爱吸毒人员的温情故事在武陵区屡见不鲜。东江街道吸毒人员华宇(化名),在政府与企业的帮助下,联合开办了物流企业。启明街道吸毒人员寒钧(化名)在社区的引导下,到企业上班,主动要求参加志愿服务。
通过标准化、精细化的服务管理,武陵区的禁毒工作实现了日常管理网格化、帮扶关爱精准化、走访排查动态化、宣传预防常态化、工作开展信息化。据统计,2016年以来,武陵区累计帮扶救助800余人次,落实低保40余户,临时救助156人,法律援助224人,为416人提供了就业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473名吸毒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和亲情关系修复等服务。
众志成城护净土,互联网+聚合力。随着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深入推进,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武陵区将进一步借力芷兰街道沙河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站的示范引领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完善“互联网+禁毒”体系,构建 “大戒毒、大矫治”工作格局,打造“天网禁毒的洞庭明珠”,使每一位吸毒人员感受到来自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温暖,保持戒毒操守,重塑健康人生,实现“帮扶一个对象,挽救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平安整个社会”目标。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