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长29年心系人民 用一辈子与司法结缘
余学舫,湖南省津市市人,印着“中国司法”的山地车是这位老司法所长时刻为群众调解纠纷的交通工具,也成了他不可缺少的“小战友”。“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大度,挥挥手,笑一笑,人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余学舫经常说的一句话。
余学舫现任津市市司法局城北司法所(即三洲驿、汪家桥司法所简称)所长,他是一名中共党员,也是一名军转干部。1987年,他脱下军装,从部队转业回地方司法局工作至今,先后在司法局担任过法教股、法宣股、公律股、基层司法管理股股长和基层司法所所长,以及在津市市“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担任过专职副主任。2008年被授予津市“司法行政大动员 化解矛盾促和谐”专项维稳活动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29年来,他始终以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的身份,爱岗敬业,解他人纠纷,为创和谐平安津市,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始终以“德莫高于爱民”为自己的工作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工作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做人民的公仆,坚持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工作重心。他始终以乐观的生活态度开展工作,经常因矛盾纠纷加班加点,却认为“相逢一笑泯恩仇”后的成就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他用29年书写了对司法工作的热爱,更想用一辈子与司法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情系人民调解 争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用法来理顺关系,用理来熨平隔阂,用情来沟通理解。”余学舫几乎每天都要面临各种矛盾纠纷,按照法理情的基本调解思路,他始终秉承人民调解就是要把法律讲明、把道理说透、情真意切,设身处地地为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考虑,才能赢得当事人的理解和尊重,为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营造有利的氛围。他还秉承“凡事都要有章可循”的原则,采取更多的措施和方法,努力提升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有人说,人民调解工作是无足轻重的,在余学舫眼里,人民调解工作举足轻重,它能及早地调解矛盾,化解纠纷,防患于未然,能及时地维护老百姓的权益。2016年5月接连发生了两起工地上施工人员身亡的重大事件,亡者家属心情无比悲伤,情绪激动,威胁施工方给付自己100万元的赔偿款,否则会将亡者尸体抬到市委、政府闹事。“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忧,维护一方土地的平安稳定。”余学舫二话没说,首先找到亡者家属,安慰他们让亡者尽早入土为安才是大事,也向他们保证一定会公平合理地处理好这件事情,随后立即开始了深入调查。在市区街道办事处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余学舫多次组织施工方和亡者家属在一起进行交谈,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连续两天,通过讲法律、讲政策、讲案例等调解办法,余学舫用公平、入情入理、兼顾双方利益取得了施工方和亡者家属的信任,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签署了人民调解协议书。多年来,余学舫一直把誉为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人民调解工作放在首位,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争当老百姓的贴心人。
承办法律援助 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余学舫在部队学校学的是军事指挥,与司法不搭界,但转业后通过自身努力,系统学习了法律知识,不仅获得了法律大专文凭,而且取得了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书,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他说司法行政工作跟其它政法机关的工作是不一样的,公安局、检察院与法院给人以法律的威严感,而司法局的司法行政工作则是给人以法律的人性感。在他心里,法律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威严感是对那些危害大多数人利益的人而言,而人性感这是对遵纪守法的人而言的。“我要维护遵纪守法人的利益,要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2016年3月3日,家住丝绸社区的熊某与妻子才某给余学舫送来了一面写有“匡扶正义 无私奉献”的锦旗,并连连说道:“谢谢你们为我们提供法律援助,要不是有你,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实在是太感谢你了!”原来,2012年4月3日,熊某受湖南德力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津市分公司雇请,在为该公司进行津棠、津保线#18杆打洞过程中,施工现场发生垮塌事故,熊某右腿被垮塌土块砸中受伤,伤情经鉴定为九级伤残。事后,该公司共计向熊某支付赔偿款50000元,但并不足以支付熊某的医药费。2015年5月20日,熊某与妻子才某在走投无路之下,到津市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中心了解情况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后,当即指派城北司法所所长余学舫承办此案。作为其代理人,余学舫迅速展开案情分析,主动联系相关部门,调取事故材料,制定诉讼方案。最终,通过诉讼,为熊某争取到赔偿款88000元。在法律援助的路上,余学舫提炼出了自己的工作原则:一是法律至上,二是细致钻研。他总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快速找出问题症结,将其化解于无形。
推进司法改革 赋予司法行政工作更强生命力
余学舫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经常为单位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在推进司法改革的道路上献计献策,希望司法行政工作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他在津市市“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担任专职副主任工作期间,以开拓、创新津市市 “三调联动”工作品牌为己任,拟写了“三调联动”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制,建立了化解矛盾纠纷“三调联动”工作体系,使之成为了常德市的试点,由此试点的推广,“余三调”的绰号也就传为佳话了。何为“三调联动”?即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这三者又不是绝然分开的,经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有的时候会出现“踢皮球”的现象,谁也不管。余学舫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便试探着将三者联合起来,共同进行工作,果然解决了不少问题。
“三调联动”机制已经是一个重大突破了,但已经年过半百的余学舫还是闲不住,又提出了建立司法行政工作室的建议。司法行政工作本身就是为群众服务的,那我们的工作就要更加贴近群众,让群众深刻感受司法的力量。经过半年的努力,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设意见如愿出炉。司法行政工作室是根据群众需要设立的向村(社区)延伸的服务性组织。工作室主要是结合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司法所开展普法宣传、社区矫正和帮教安置等工作,满足群众解决纠纷、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等需要。
每次同事们都开玩笑说余学舫是“全能选手”,可他总是笑嘻嘻地说他只不过是在基层司法所的几年里“折腾”出了一些经验而已。就是这样的“好人”,用一辈子为司法工作奉献着自身力量。
从服从命令是天职到难以割舍结下不解之缘
余学舫是部队转业来到司法局工作的,在部队里服从命令是天职,安排什么就干什么,来到司法局后,一开始也是服从着领导的各种安排,后来逐步接触法律,感受到了法律的魅力后,就渐渐地爱上了这份工作,甚至从心里觉得自己的工作具有神圣感。每当他处理妥当一个案件,让当事人双方都满意而不必闹到法庭并且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时候,成就感在他心里头油然而生。
在基层司法所干的29年里,他每天都会接到几十个电话,有些是职责范围内的,有些是职责范围外的,但余学舫从不让一个电话求助者失望。他说:“在基层干工作,就得想着乡亲,贴近老百姓。”经验丰富的余学舫完全可以胜任其它更好的工作,只是他始终心系着老百姓的疾苦,想更多地为服务群众,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因此他不愿离开司法所,想用自己的一辈子与司法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和余学舫共过事的人,有的升迁,有的调进了更好的单位,培养过的徒弟有的也已经成为了他的领导,而他还是那个司法所所长。他不是没有机会,只是他说他的中国梦就在司法工作上,他一生的理想就在这一片乡土之上,老百姓需要他,基层需要他,这是他全部的心愿和价值。他是这片土地上的好人,用一生与司法结缘。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