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盾之光
——常德市劳教所党委书记、所长刘国高带领全所干警创先争优活动纪实
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城区西郊的常德市劳动教养管理所,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民警察,他们长年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灯红酒绿,以教育、感化、挽救劳教(戒毒)人员为己任。多年来,为党的劳教(戒毒)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让一批又一批失足人员从这里走向了新生;在这群特殊警察的中间,有这样一位领路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使这个鲜为外界知晓的群体因扎实的工作业绩而备受关注,用金盾之光照耀着劳教(戒毒)场所的和谐、稳定、发展之路。
这位领路人,就是现任常德市劳教所党委书记、所长的刘国高。
全省劳教(戒毒)系统精细化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市州单位一等奖、省司法厅“三大活动”先进单位、全市政法系统队伍管理先进单位、全省劳教系统优秀领导干部、全市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廉洁型“四型”领导干部……一系列的荣誉,无不见证着这位领路人带领全体干警创先争优,迎难而上,一路走来留下的坚实足迹;无不彰显出一位共产党员、一位领导干部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场所安宁的守护者
劳教(戒毒)场所是否安宁,事关教育矫治的质量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大局。正如原司法部部长邹瑜同志在题词中所言:“劳教人民警察是特殊的灵魂工程师,肩负着治病救人,造就新人的庄严使命。”这是一份极其需要奉献精神的职业,亦是一份平凡而崇高的职业。
对于这样一份职业,1998年以正团职干部转业到市劳教所工作的刘国高,一干就是十几年。
“职业因素使然,劳教人民警察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难以为外界所关注,难以获得光环和荣誉。但,社会需要我们这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2005年1月,就任常德市劳教所党委书记、所长的刘国高,对自己的岗位和责任有着这样的诠释和理解。
为了守护好这一方特殊的天地,刘国高带领常德市劳教所的全体民警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心呵护着场所安全稳定的一道道生命线。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而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是不变的法宝。上任伊始的刘国高,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狠抓全所的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建设,实现制度覆盖无缝隙,保障全所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如何真正建立起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整套制度规范?刘国高的做法是,深入到管教、生产一线及机关各科室充分展开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经多方论证后集体讨论通过。
身为党委书记、所长,日常工作繁忙,他便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和总值班的机会,一次次走进管教大队,细心寻找在矫治对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一次次来到习艺现场,察看习艺劳动中每一个细节,以掌握基层的第一手资料。
不仅如此,刘国高还多次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和全所中层骨干及督办员,深入基层,发挥集体的智慧,先民主后集中,最终出台了一系列科学可行的制度。
正是刘国高这种注重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的精神,该所具有标志性的规章制度——《常德市劳教所精细化管理考评办法》才更具科学性,才得以在短时间内凸显效能,使常德市劳教所精细化管理工作一跃走在全省各市州劳教所的前列,才得以在全省乃至全国相关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该所独具特色的“四级督办”体系才充分发挥出持久的效力。
用制度来给全所民警戴上一道“紧箍咒”,切实维护场所安全稳定,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多年来,刘国高一直践行着这一宗旨。
作为一名劳教所长,如何做到对场所动态了如指掌?怎样实现场所长年安全稳定?多年来,刘国高在场所维稳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身体力行地履行着神圣的职责。
广大基层管教民警是矫治对象的直接管理者,他坚持每周一次到管教一线同民警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执勤状况和工作中存在的难处,想方设法及时化解。“三大活动”中,他亲自走上讲台,为民警们授课,在全省劳教(戒毒)系统处置暴力冲所事件预案演练竞赛中,常德市劳教所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支部会议上,他始终坚持以一般党员的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讨论交流,积极发言,同时认真督导其他支部活动的开展情况。
矫治对象成分复杂,思想易不稳定。他常常深入到劳教(强戒)人员生产、生活和学习的“三大现场”,亲自找他们谈话,掌握其思想动态,鼓励他们安心改造,早日戒除毒瘾,重新回归社会。而习艺现场的任何一处管理不到位的地方,他都会一一拿笔记录,第一时间解决。
时间一长,常德市劳教所的民警们大多知道,上班时间,刘所长只要没在办公室,必然是去了管教大院。一年又一年,
场所内外留下了他无数奔忙的足迹。
严于律己的好表率
“正人先正己”。是刘国高一以贯之的准则,要求全所民警做到的,他必率先垂范。
以车辆管理为例,按照《常德市劳教所车辆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全体所领导一律不配专车,上下班均和民警一道乘坐交通车。前几年,刘国高上下班总是雨天搭公交,晴天骑摩托。2008年的一个夏日,身穿警服,佩戴三级警监警衔的刘国高骑车行至市城区某路段时,一位执勤交警对其身份产生了质疑,请他出示相关证件。当刘国高将自己的警官证递交到这名交警手中时,对方惊诧的同时,神情肃穆地向他致以了一个崇高的敬礼。
按照规定,所领导如特殊情况需私人用车,均须向办公室申请后,按相关规定,超计划用车5公里的,超额部分由其本人按汽油车每公里1元、柴油车每公里1.5元的标准自掏腰包。据所财务部门统计,仅2009年,刘国高便按规定缴纳了1300多元超标准用车费。在他的带动下,全体所领导于当年共缴纳用车费近万元。
为了更好地厉行节约,常德市劳教所全体民警在刘国高的带领下,严格控制车辆使用,每年节约油修费10多万元。同时,刘国高还从自身做起,在夏冬季节用电高峰期,在非工作时间一律不开空调,带头拉闸限电,并从严控制接待标准,有效杜绝了讲排场摆阔气等奢侈浪费之风。
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刘国高不管人事,不管“财”,不管基建,这些工作都由政委或其他副职分管。但他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严格监督,形成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以杜绝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弊病。劳教所管理着1000多名劳教(戒毒)人员,近200名干部职工,有许多有利可图的业务,如各种生活物资的采供与应购,基础设施的修建与维护等等。对于这些,刘国高一律坚持公开招标,决不允许自己的亲友插手。在劳教管理方面,有人打招呼,要求照顾,但他从不出面,而是严格依法办事。在他任职期间,从来没有以手中的职权为亲朋好友办过任何事。在他生病住院期间,有些同志到医院去看望,并送上红包。出院后,他一一原数退还。儿子考上大学,他不设宴,不请客,不声不响,一个人悄然将儿子送上远行的火车。
基层民警的贴心人
从严治警的同时,刘国高从未忘记从优待警。上世纪90年代,常德市劳教所下属企业招进30多名职工,其身份一度成为该所一大历史遗留问题。刘国高带领所党委一班人,多方奔走,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最终得到了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的支持。按有关政策,职工们经过公平竞争和严格考试,后顾之忧得以妥善解决。极大地增强了全所的凝聚力。
刘国高深知基层民警的疾苦,历来都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头。基层民警工作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针对这一特点,他经常深入到他们中间,嘘寒问暖,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每当民警们出现家庭变故,他总会来到他们身边,促膝谈心,情真意切,为他们送来心灵的抚慰;每逢民警们家中婚丧嫁娶,他都尽量抽时间亲自参加。在他的带动下,全所民主氛围浓厚,民警们互敬互爱,常德市劳教所,成了民警们心中温暖的大家庭。
作为管理者,刘国高特别注重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特别注重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鼓舞、感化他人。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他总是想在前,做在前,身先士卒。既在工作中树立了榜样作用,又拉近了同基层民警之间的距离。每日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到所上班,每逢双休,民警们经常能在场所内见到他的身影。对于常德市劳教所全体民警来说,刘国高既是领导,又是兄长,更是创先争优路上的领路人。(常德市劳教所孙宾 梁良)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