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联手打造法治边界
在湖南省北部与鄂南交界处,有一座平地而起的“黄山”,新中国成立后在原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修建的第一项雄伟水利工程“荆江分洪飞”就坐落在此。一座黄山分属湘鄂两省两县。由于历史遗留等诸多原因,边界地区一直是情况复杂、矛盾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由于流动人口多,边民通婚通商,通水通路,交往频繁,改革开放以后,双边来往更加密切,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多,由于行政管辖不同,加之有理无理,先护自己的地方保护主义作祟,边民常因一些小矛盾而引发的大纠纷,严重影响了边界地区社会稳定。此外,一些犯罪分子也时常利用边界地区管理上的不完善,跨区域流窜作案,使边界地区治安乱点较多。一直是湘鄂边界一块扯不断的“麻纱”。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这一困扰湘鄂黄山边界党委、政府多年的“心病”,顺应民意,利用边界联防联调这一平台,打造湘鄂法治边界,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住引擎切点,扩大宣传规模。开展了“农村法制宣传月”、“青少年法制宣传周”、“12.4”法制宣传日等一系列活动,边界各乡镇将法律法规纪念日、节庆日以及每年的联防联调年会作为重点时期,重点宣传相关法律法规,2012年6月21日在第十四届年会上,宣告了湖南常德湖北荆州边界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2014年6月5日在第十六届年会上湘鄂安石五乡镇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边界两县借助每年“边界联防联调”年会召开的这一宣传平台,邀请资深的法律人士为到会的人员讲课,如今年安乡县司法局副局长廖益松讲解了《人民调解法》,石首市法律援助中心刘红平主任为到会的人员讲解了《法律援助条例》的运用。开展百法讲坛、法制讲座、法律明白人培训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了边界法制宣传教育的宣传形式,拓展了宣传面,加大了宣传力度。
二是突出营造氛围,不断创新载体。边界两县利用广告牌、电子显示屏、政府网站、宣传条幅、橱窗等宣传介质,通过发放手机短信、编排法治文艺节目等形式,常年开展法制宣传。目前,边界各乡镇、各单位基本上实现了“一院一屏,屏屏有法”。边界各乡镇街巷,施工围墙、主体建筑、出租车显示屏,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并利用每年的民调工作,走村入户开展宣传,实现了边界法治宣传全覆盖,并发放《法治安乡建设便民手册》1000多册、便民联系卡2000多张,边界千名干部进村入户送册送卡面对面普法。今年首次开办了“2014年安乡手机报法律知识有奖问答”活动,边界群众踊跃参赛,大力营造法制宣传浓厚氛围,使边界群众耳濡目染到法治氛围,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是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自“六五”普法开展以来,边界两县不断加强联系着力抓重点普法对象的普法学习。主要是抓好边界两县干部的普法学习,各乡镇都制定和完善了学习制度。下发2000多《“六五”普法学习读本》,供边界干部职工学习,通过普法学习,提高了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针对边界老百姓有什么样的法律需求,我们就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讲究方式方法,采用适合边界实际、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灌输式宣传和发散式宣传、短平快宣传和长久性宣传结合起来,不拘一格,不求完美,只重实效。
四是整合各种力量,搭建普法网络。即构建以人大、政协、公检法司等专业法律部门为主的法制宣讲网络;以公证律师、法律援助中心、乡司法所、信访、基层法庭、基层法律服务所为主的法律援助网络。抓住一切时机,调动一切因素,发挥一切力量,扩大普法覆盖面,延伸法律援助触角,全面覆盖到边界各乡镇。
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体制不断变革,矛盾纠纷多样化、复杂化,是我国近阶段的显著特点,而边界地区的矛盾纠纷尤为特殊,法律需求尤为重要,我们将利用湘常鄂荆联调组织与湘鄂安石联调组织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过去,通过双边领导干部的积极努力和边区百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积极探索新规律、新方式,为打造湘鄂法治边界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安乡县司法局 蔡欢)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