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规范 强管理 促创新 打造社区矫正武陵品牌
近年来,武陵区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武陵区社区矫正工作局作为武陵区司法局内设副科级直属机构,自其2016年成立以来,注重规范建设,加强管理指导,创新教育方式,全力维护监管安全,连续多年零脱管、零漏管,实现了重大恶性案件、群体性事件、负面舆情事件零发生,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注重规范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标准化建阵地。投入近200万元建成“智慧矫正”中心,配备远程视频督查、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系统及社区矫正各功能室、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室等,2022年通过省厅第二批“智慧矫正”试点建设评审。二是全方位强队伍。每年选派优秀士官充实司法所社矫工作力量,每年投入近60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购买社区矫正岗位17人。目前,全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共40名,其中区社矫局工作人员6名,含4名在职在编人员、2名政府购买服务人员;14个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34名,含19名在职在编人员、15名政府购买服务内勤。2023年,常德市司法局选派2名强戒所警察协助武陵区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三是强有力保经费。深入落实省市文件精神,武陵区财政局按照社区矫正对象每人每年2000元的标准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四是规范化建制度。出台、修订了《武陵区社区矫正中心规范化运行实施方案》《武陵区社区矫正中心规范化运行制度汇编》《劳务派遣人员及聘用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劳务派遣人员及聘用人员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和《请销假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机构、人员、功能管理等方面划好工作“红线”,健全完善管理机制。
二、加强管理指导,促进执法规范
一是以制定工作准则为基础,明确矫正工作规范。修订完善《武陵区社区矫正工作手册》,制定《社区矫正社会调查评估操作规程》《提请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操作规程》《暂予监外执行病情复查、病情诊断操作规程》等工作规程,明确工作职责,规范业务标准、工作流程。制定《武陵区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制度》,从档案收集、交接、归档、查阅、管理等方面规范档案管理,明确专人负责档案工作,定期对档案室资料和保管环境进行检查,防止遗失、泄密,确保安全。二是以召集会议为形式,敲响监管安全警钟。通过召开社区矫正工作部署会、推进会、监管安全分析会、培训会等,部署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研究分析矫正安全监管形势,破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的难点、痛点、堵点。三是以督导检查为方式,推动问题及时整改。依托一体化平台,对全区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每日一督导、每月成绩一通报、每季度一专项督查通报。每季度联合检察机关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进行工作督查,做到应查尽查、全程把控、全面分析,对督查中发现的执法欠规范、台账和档案欠完善等问题,要求当面交办并督促整改,及时堵塞管理漏洞、消除矫正隐患。四是以案件评查为抓手,提高矫正档案质量。积极开展案件质量评估,综合运用跟踪检查、自查等方式每年度开展一次社区矫正案件评查活动,评选出优秀、合格、不合格案件,学习优秀案件,整改问题档案,提升档案质量。五是以绩效评估为手段,压实矫正工作责任。修订了社区矫正工作考核细则,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健全目标责任体系,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和工作进度。结合平时掌握情况和年度平安建设考评情况等,对区社矫局和全区各司法所矫正安帮工作进行年度考核,把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相挂钩,做到“事事有目标、人人有指标、项项有考核”。
三、创新教育方式,提升矫正质量
一是转变重“管”轻“矫”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在“管好”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矫好”,强化“个性化”矫正。采取心理疏导、教育矫治、困难帮扶等措施,开展“身边典型案事例”学习和“沉浸式”教育,实现精准矫正、高效矫正、温暖矫正、智慧矫正,使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重塑人生。二是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矫治。探索“社区矫正+”的多元融合教育帮扶模式,与社会工作者协会、心理咨询协会加强合作,持续推进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教育、心理咨询等服务,实现从“大锅饭”到“点菜式”教育帮扶模式的转变,今年已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民法典、反电信诈骗、反赌博、防危险驾驶等专场教育160余场,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最有效的教育帮扶。三是创新公益活动方式。建立社区矫正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新模式,联合武陵区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全省首个以社区矫正对象为主要成员的志愿服务组织——武陵区司法局向阳志愿服务队,秉承“向阳而生、逐光而行”的理念,今年已开展以义务巡防、法治宣传、敬老服务、文明创建、社区环境整治为主题的社区矫正志愿服务公益活动42场,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在公益活动中修复社会关系,同时把社区矫正对象的志愿服务时长录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在其解除矫正时按照“向阳志愿”公益服务的完成情况发放“志愿服务证书”,有效增强了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