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诊所”点燃法治化营商环境“新引擎”
今年以来,津市市聚焦社情民意,以“法治夜话”品牌为抓手,扎实开展“法律诊所”专项服务行动,形成了以司法行政干警、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体,广泛邀请镇街人大、平安办、派出所等重要法治力量参与,现场开展法治问诊,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经营和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以法治力量全面助推市域治理化向基层深入,为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了良好法治氛围。
司法行政干警现场“把脉”
一是开门纳谏,现场“把脉”。每次“法律诊所”开始前,由牵头部门围绕辖区矛盾纠纷类型和群众反映较多的法律疑问进行初步调查,以确定“出诊”村(社区)和随行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人选。园区企业、居民小区、楼栋、村组上门一对一“出诊”行动由企业代表、居民代表、楼栋长、村民小组长向辖区公共法律服务点提出申请,3人代表以上联署申请可指定出诊“专家”,如司法所长、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第一时间为企业、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二是创新模式,专家“会诊”。大型法治活动采取专家“会诊”模式,邀请公、检、法,镇街法治业务领导和骨干进行法治讲座,对疑难“病症”进行联合“会诊”,深入梳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瓶颈并提供法律帮助,以上好一堂“法治课”办好一件“惠企便民事”为专项服务行动支撑,大力组织“送法入企”“法治课堂”以及法律知识有奖竞答,向企业管理人员、职工,进行法治互动,全面提高涉企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法律诊所”惠企便民“知名度”。
群众踊跃举手“问诊”
三是回应民声,开具“良方”。将“法律诊所”专项服务行动收集了解的社情民意转化为党委政府、司法部门、镇街社区承办理事的具体行动。凡地域性、普惠性的问题,经请示后纳入市委、市政府决策议事;对城乡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案件,免费指派律师提供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对城乡社区基层组织事项,交由社区、镇街协商办理,重要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跟进解决。
截至目前,已开展法治讲座7场,为群众解答涉及土地承包、婚姻家庭、交通安全以及侵权责任等多方面的法律咨询咨询160余条,受理法律援助20余件,协助基层组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6起,培训农村法律明白人210余人次。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宪法宣传读本》《公共法律服务手册》等普法资料上万余册,得到了园区企业和城乡居民的一致好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