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四重”,构建农村矛盾纠纷 多元化解大格局
——灌溪司法所所长陈静霖谈“枫桥经验”
为持续释放人民调解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中的活力,灌溪司法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采取“重预防、重宣传、重程序、重落实”的方式处置辖区范围内的矛盾纠纷,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进一步提升了灌溪司法所的公信力。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及相关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灌溪司法所基本情况和2022年至今人民调解工作简介
灌溪镇位于鼎城区西部,与武陵区、桃源县和高新区交界,辖区内涉及征地拆迁纠纷、邻里纠纷、园区企业商事纠纷、工伤纠纷等多种类型的纠纷化解。2022-2023年7月,灌溪镇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43件,其中镇调委会化解纠纷98件,村调委会化解纠纷245件,涉及金额330.96万元,重点集中在损害赔偿纠纷(112件)、邻里纠纷(88件)、生产经营纠纷(23件)、征地拆迁纠纷(22件)、山林土地纠纷(21件)。
二、灌溪司法所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相关经验
(一)重预防,心系人民群众是力量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做为民解忧的“贴心人”。 建立矛盾纠纷排查“网格化”工作机制,全镇建立镇调委会1个、行政调解委员会1个、村级调委会12个,全面整合政府部门、调解员、村居治调主任、志愿者的力量,常态化、全方位、多角度收集和排查矛盾纠纷和苗头性隐患。二是强化阵地建设,做为民解难的“暖心人”。设置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并开设法律咨询、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公证服务等工作板块,确保有需求的群众在本地就能享受到相关的法律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2022年至今,灌溪公共法律服务站共接待来访群众15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30余次,指引公证服务、司法鉴定和人民调解100余件。
(二)重宣传,丰富普法活动是手段
一是创新形式让普法活动“接地气”。广泛利用“村村响”广播、电子显示屏、法治文化阵地等载体,结合农村法治宣传月、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汇编涉及婚姻家庭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典型案例,向辖区居民群众广泛宣传人民调解便捷灵活、民主自治和不收费等优势和特点,积极营造“有纠纷找调解”的浓厚社会氛围。二是“普调结合”让普法活动“冒热气”。灌溪司法所坚持在“化解纠纷中普法,在普法中化解纠纷”,以“调解+普法”双轮驱动模式,把每一次纠纷调解都当做一堂普法课,让纠纷当事双方在定分止争的同时接受法治教育。通过教育几个人,带动一片人的方式,“有纠纷找调解”已逐步成为灌溪居民的共识。三是做好结合文章让普法活动“聚人气”。以市域现代化治理创建、校园活动、反电诈宣传等为切入口,通过“送法进校园”、“送法下乡”等活动的开展,多角度全方位普及法律知识,全方位提高群众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能力。
(三)重程序,注意方式方法是关键
一是搭建多元纠纷化解新平台。在灌溪镇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区司法局党组的指导下,灌溪司法所积极加强部门联动协作,先后参与建立警司联调中心、商事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逐步构建了政府部门、司法、公安、法庭多方参与调解的大调解工作格局。2022年至2023年7月,灌溪司法所采取警司联调方式化解矛盾纠纷11件,化解涉及高新区园区企业商事纠纷2件。二是细化人民调解工作新流程。采取诉调对接、警调对接和访调对接等方式,变“分散调解”为“一站式”调解,加强与灌溪派出所、法庭和平安办之间的调解对接,力争做到“部门联动、应调尽调、多元化解”,切实解决矛盾纠纷化解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当地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纠纷解决途径。三是建立刚柔并济联调新机制。坚持以灌溪司法所为“警司联调”、“诉源治理”的主阵地,发挥派出所信息灵、法庭懂法律,司法所善调解的优势,推动疑难复杂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四)重落实,巧用调解回访是筑基
一是建立常态回访机制,以回访促履行。灌溪司法所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针对重大疑难复杂纠纷,逐一核实协议履行情况。对未及时履行的调解协议,仔细了解问题之所在,并通过上门访谈、电话访问等方式督促当事人履行协议。二是强化沟通交流,以回访促普法。通过回访案件当事人、知情人,再次对相关人员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同时,通过和案件当事人的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当事人对调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三是规范调解流程,以回访解心结。矛盾纠纷的化解不是单靠法律知识和讲道理就能解决的,有时纠纷的引发仅仅只是来自当事双方想争个面子、赌口气。2023年6月,因和小区物业之间的纠纷,业主方某先后多次拨打区长热线、市长热线,但纠纷仍未解决。灌溪司法所受理此纠纷后,主动和业主及物业方负责人沟通,摸清情况。调解现场,主动让双方讲出事情的经过,宣泄个人的情绪。通过倾听梳理出矛盾的焦点,并有针对性性的提出调解方案,最终获得了双方的握手言和。双方签订协议后,灌溪司法所通过电话回访,进一步保障当事人的权益,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