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适老专区>专题专栏>详细内容

“小诊所”承载“大服务”提升法律服务质效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亮点

来源:津市市司法局 2023-11-03 09:19 字体:【

近年来,津市市积极探索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法治化举措,不断提高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2022年4月,在津市市委政法委的统筹协调下,津市市司法局牵头实施组建35家带有法治温度的为民“小诊所”——法律诊所。这是一个完全免费的公益法律诊所,在这里,有老百姓日常所需的法律知识,有老百姓经常遇到的案例解读,有镇(街道)干部和人大代表的热情接待,还有公检法司4家单位的业务骨干及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专业解答。“法律诊所”将法律服务与普法教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相对接,有效解决了法律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面对一件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小事,诊所成员总能耐心倾听、问询引导、对症下药,一站式解决周边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使来访群众带着问题来,载着满意归。

“定期坐诊”听民意。“法律诊所”每两个月在77个村居轮流坐诊且实行首诊责任制和协调督办制。对于坐诊时受理的咨询、建议等事项,“法律诊所”坚持每月梳理汇总,经过提炼总结,形成高质量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报津市市人大常委会或所在镇(街)党委政府研究办理。如,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老旧小区改造问题,津市市三洲驿街道通过召开业主会、小区论坛、问卷调查等方式,认真收集居民的改造需求和意见。小区怎么改、改后怎么管,让居民“自己议、自己干、自己管”,充分将话语权交给居民。

“不定期巡诊”察民情。群众利益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结合大走访大排查、众创平安等工作要求,“诊所成员”通过“不定期巡诊”,掌握社情民意200余条,精细摸排矛盾纠纷89件,前移调解工作关口,努力当好群众的“眼睛”“耳朵”“嘴巴”,由“坐等上门、被动调解”转变为“主动摸排、主动解决”。如津市市毛里湖镇驻所人大代表在“巡诊”中,发现部分村居在“三资”清理过程中,存在山林水资源社会发包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及时形成工作建议,毛里湖镇党委政府认真研究,修订“三资”清理制度与工作要求,集中整治镇村干部工作标准不高等问题,保障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线上接诊”答民惑。积极推进“法律诊所”诊疗工作,每两月坚持线下固定“坐诊”不少于半天,为居民提供“面对面”法律咨询服务。同时,提供线上“接诊”服务,综合运用平安网格微信群、电话、QQ、手机APP等线上法律服务载体,全天候提供在线法律服务,确保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法律服务。截至目前,“法律诊所”通过线上“接诊”方式累计帮助解决脱贫攻坚扶贫产业发展问题20余件次,扶助解决困难群众民本民生个案问题50件次,收到群众锦旗3枚。

“联合会诊”解民难。2023年10月27日,津市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工室主任杨重遥带领司法行政干警和律师一行分别走进湖南省湘澧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中联重科车桥有限公司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

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介绍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发展规划以及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纠纷等。杨重遥详细介绍了司法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对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法律援助、公证等保障企业权益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宣传解读,并就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征求了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律师赵继庆、周斌、王业植和司法行政干警针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得出的“症结”进行“联合会诊”,及时回应和解答企业提出的法律问题,并做出风险提示,从而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维权。

“法律诊所”自开办以来,深受广大居民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欢迎与支持,已实地调处或推动化解矛盾纠纷5000余件,促进了安慈高速公路征地款分配、稻虾养殖耕地恢复等一批积案信访问题办结息访,真正做到了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成为了政法队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鲜活案例,在响民意、暖民心、聚民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